• [1]

    夏中义. 论知青叙事的两种文学记忆—— 兼及陶东风的文化批评伦理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9): 121-130.

  • [2]

    孙春晨. 伦理学研究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6): 212-216.

  • [3]

    王振复. 中国美学范畴体系的逻辑结构. 学术月刊, 2024, 56(1): 141-154.

  • [4]

    计海庆. 人类增强伦理中的伦理自然主义批判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9): 39-47.

  • [5]

    邓绍根, 杨雅芸, 尚旭旭. 媒介、交往与近代化中国—— 第四届传播视野下的中国研究论坛综述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1): 177-178.

  • [6]

    周天勇. 体制剩余:转轨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4): 45-55.

  • [7]

    邹华. 中国当代美学的八大范畴及其变异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8): 140-148.

  • [8]

    祁林. 技术导向路径与艺术理论建构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7): 151-160.

  • [9]

    甘绍平. 隐私的层级结构与伦理向度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12): 5-14.

  • [10]

    管毅平, 叶兵. 部落间生产技术差异、冲突技术差异与等级制的起源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10): 67-76.

  • [11]

    杨东, 李子硕. 监管技术巨头:技术力量作为市场支配地位认定因素之再审视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8): 92-105.

  • [12]

    陈雅文. 公民德性与伦理德性:关怀伦理学的一种启示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7): 22-30.

  • [13]

    刘志阳,邱振宇,赵陈芳. 元宇宙时代的混合价值理论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7): 74-88.

  • [14]

    左漪漪. 不同于艺术范畴的美育可能性——论设计作为一种美育路径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6): 160-168.

  • [15]

    孙周兴. 马克思的技术批判与未来社会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6): 5-12.

  • [16]

    刘日明. 马克思的现代技术之思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4): 23-34.

  • [17]

    余玲铮, 魏下海, 万江滔. 信息技术、性别红利与要素收入分配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3): 63-72.

  • [18]

    张会永. 动物伦理学中的康德式义务论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8): 56-66, 82.

  • [19]

    叶岸滔. 道德增强:伦理困境与自然主义思考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3): 40-47.

  • [20]

    张春光. 儒家伦理的现代认同危机及现实回应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10): 30-44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