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1]

    杨春时. 作为礼物的艺术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9): 123-130.

  • [2]

    姚文放. 社会整体性的表征:卡勒“理论”的生产性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11): 142-149.

  • [3]

    张树平. 改变生活的政治与改变政治的生活:一种历史政治学分析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9): 110-120.

  • [4]

    颜翔林. 审美体验及其性质与对象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7): 150-158.

  • [5]

    时胜勋. 走向实践阐释的艺术理论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9): 148-158.

  • [6]

    彭锋. 艺术学理论的基本问题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7): 144-150.

  • [7]

    周宪. 关于艺术学理论学科的文献学基础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7): 161-167.

  • [8]

    王晓升. 如何看待艺术作品中的唯物论倾向——阿多诺的审美理论及其启示. 学术月刊, 2024, 56(1): 33-42.

  • [9]

    闻翔. 艺术市场研究与艺术社会学的学科建设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6): 116-124.

  • [10]

    管毅平, 叶兵. 部落间生产技术差异、冲突技术差异与等级制的起源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10): 67-76.

  • [11]

    杨东, 李子硕. 监管技术巨头:技术力量作为市场支配地位认定因素之再审视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8): 92-105.

  • [12]

    先刚. 试析谢林艺术哲学的体系及其双重架构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12): 5-13.

  • [13]

    卢文超. 当代艺术创作的社会学转向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10): 117-124.

  • [14]

    谷鹏飞. 人工智能艺术的阐释学问题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6): 150-159.

  • [15]

    余玲铮, 魏下海, 万江滔. 信息技术、性别红利与要素收入分配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3): 63-72.

  • [16]

    孙周兴. 马克思的技术批判与未来社会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6): 5-12.

  • [17]

    刘日明. 马克思的现代技术之思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4): 23-34.

  • [18]

    王峰. 挑战“创造性”:人工智能与艺术的算法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8): 27-36.

  • [19]

    王云. 悲天与悯人:鲁迅评判艺术正义的两种立场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9): 131-141.

  • [20]

    孟彦弘. 以图证史:艺术与真实——凭几而写抑或持简而书?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12): 38-40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