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1]

    陈波. “中国本部”概念的起源与建构——1550年代至1795年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4): 145-166.

  • [2]

    宋雪. 中国近代“维新”概念的建构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3): 121-131.

  • [3]

    孙江. 概念史研究的中国转向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10): 150-158.

  • [4]

    赵晶. 中国传统司法文化定性的宋代维度—— 反思日本的《名公书判清明集》研究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9): 149-161.

  • [5]

    王中江. 中国“自然”概念的源流和特性考论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9): 15-34.

  • [6]

    王敏, 甘慧杰. 苏报案交涉中的日本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4): 195-204.

  • [7]

    孙向晨, 姚新中, 吴根友. 担当与使命:现时代的中国哲学(笔谈)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10): 5-17.

  • [8]

    杨光斌. 巨变时代的中国政治学研究议程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9): 5-14.

  • [9]

    段博,程霖.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现代转化:提炼标识性概念的视角. 学术月刊, 2024, 56(3): 5-19.

  • [10]

    唐荣堂. “五卅”前后中共革命思想在日本的传播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11): 207-216.

  • [11]

    张帆. “力”与“理”之间:欧战语境下中国“科学”概念的道德困境与意义转向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7): 109-122.

  • [12]

    汤哲声. 何谓通俗:“中国现当代通俗文学”概念的解构与辨析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9): 131-139.

  • [13]

    姚泽麟. 社会学视野下的职业伦理:概念源流与中国现实. 学术月刊, 2024, 56(1): 127-140.

  • [14]

    彭永捷等. “后合法性危机”时代的中国哲学史学科(笔谈)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02): 29-47.

  • [15]

    魏磊杰. 新时代中国国际法观的理论构成与多元实践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6): 109-124.

  • [16]

    代迅. 走出德国古典美学:中国美学发展的时代主题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11): 140-149.

  • [17]

    姚勤华, 胡筱秀. 中国新时代、新思想的国际解读——第七届世界中国学论坛综述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02): 172-178.

  • [18]

    汪正龙. 图像时代的文学变异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10): 132-138.

  • [19]

    陶赋雯. 历史罪证的“记忆场”:军歌与日本的战争记忆. 学术月刊, 2024, 56(2): 175-186.

  • [20]

    马艳, 王琳, 杨培祥. 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”的资本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10): 58-68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