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1]

    张先清, 刘长仪. 从“他者”到“国民”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12): 142-152.

  • [2]

    王子夔. 现代化研究的回顾与反思——从“类型”到“分波次”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03): 177-184.

  • [3]

    崔永东. 社会司法的理论反思与制度重建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6): 99-110.

  • [4]

    林忠军. 中国当代易学的反思与重建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1): 31-38.

  • [5]

    周保欣. 重建史料与理论研究的新平衡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10): 13-16.

  • [6]

    徐赣丽. 城市化背景下民俗学的“时空转向”:从民间文化到大众文化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1): 117-126.

  • [7]

    张杰, 金岳. 中国实施“国民收入倍增计划”战略:重大价值、理论基础与实施途径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10): 41-52.

  • [8]

    刘亚秋. 从口述到文字:文化记忆研究的视角转换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6): 125-139.

  • [9]

    杜正贞. 区域社会中作为信仰、制度与民俗的“社”—— 基于近十年晋东南研究的反思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12): 149-160.

  • [10]

    孙正聿. 理论思维:学术研究的“普照光”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3): 5-17.

  • [11]

    门洪华. 新时代中国国际战略研究与反思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11): 68-76.

  • [12]

    孙中伟, 刘林平. 中国农民工问题与研究四十年:从“剩余劳动力”到“城市新移民”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11): 54-67.

  • [13]

    张志刚, 张洪彬. 重建中国宗教学的理论与方法—— 张志刚教授访谈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11): 180-184.

  • [14]

    赖大仁. 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当代困境与理论反思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10): 123-130.

  • [15]

    陈平, 冯贤亮. 从经济史到文化史:传统江南研究的若干问题述评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6): 148-161, 178.

  • [16]

    文军, 刘雨婷. 从被动工具型到积极自主型: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防控模式的转变及其反思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11): 75-86.

  • [17]

    任勇. 社会公共安全研究的问题驱动、理论来源与学术建构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3): 70-81.

  • [18]

    赖大仁. 当代中国文论的学科反思与建构的理论基点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9): 102-108.

  • [19]

    吴欢. 从为民治吏到行政为民:在中国发现行政法理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12): 106-116.

  • [20]

    岳经纶, 方珂. 从“社会身份本位”到“人类需要本位”:中国社会政策的范式演进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2): 68-77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