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1]

    何玉长, 方坤. 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理论阐释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5): 56-67.

  • [2]

    谷鹏飞. 人工智能艺术的阐释学问题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6): 150-159.

  • [3]

    张长虹. 亦真亦幻:图像与文献的交错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12): 33-37.

  • [4]

    倪梁康. 意识现象学与当代人工智能(专题讨论)“纯意识”研究及其“困难问题”与“容易问题”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11): 5-14.

  • [5]

    王峰. 挑战“创造性”:人工智能与艺术的算法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8): 27-36.

  • [6]

    洪永淼,史九领. 人工智能的政治经济学分析. 学术月刊, 2024, 56(1): 43-59.

  • [7]

    孙英刚. 移情与矫情:反思图像文献在中古史研究中的使用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12): 41-43.

  • [8]

    张涛甫. 人工智能推动舆论生态转型及其治理进路. 学术月刊, 2024, 56(2): 149-157.

  • [9]

    . 人工智能与文艺观念变革(专题讨论)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8): 5-5.

  • [10]

    南星. 人工智能体有自由意志吗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1): 35-47.

  • [11]

    董直庆, 谭玉松, 赵贺. 人工智能技术会诱致产业逆向梯度转移吗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8): 55-66.

  • [12]

    刘方喜. 生产工艺学批判:人工智能引发文化哲学范式终极转型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8): 5-15.

  • [13]

    汪正龙. 图像时代的文学变异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10): 132-138.

  • [14]

    黄海飞. 《鲁迅全集》的编纂与现代文学文献学的互动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4): 152-161.

  • [15]

    杜金. 故事、图像与法律宣传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3): 109-122.

  • [16]

    于明. “不可追忆时代”的用途与滥用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5): 88-101.

  • [17]

    刘恒武. 图像观识与海上丝绸之路史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12): 44-47.

  • [18]

    孙向晨, 姚新中, 吴根友. 担当与使命:现时代的中国哲学(笔谈)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10): 5-17.

  • [19]

    杨国荣. 历史与本体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3): 38-47.

  • [20]

    陈伯海, 陈尚君, 钱志熙, 张伯伟. 唐诗学:文献积累、学科建设与理论探求(笔 谈)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10): 99-108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