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1]

    王庆节. 海德格尔的“基础存在论”是“哲学人类学”吗?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8): 5-12.

  • [2]

    杨乃乔. 从“Vernehmen”到“觉知”的多重语际翻译:论海德格尔存在论诠释学对形而上学先验意义的解构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3): 162-176.

  • [3]

    黄瑞成, 张鑫, 玛赫更里. 施特劳斯政治哲学与海德格尔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6): 85-97.

  • [4]

    倪梁康. 胡塞尔与帕托契卡的生活世界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2): 5-19.

  • [5]

    黄小洲. 伽达默尔解释学视域中的黑格尔遗产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12): 31-44.

  • [6]

    林忠军. 论朱子对《周易》卜筮性的重新确立及其解释学意义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9): 28-38.

  • [7]

    杨栋. 论海德格尔的转向问题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9): 51-57.

  • [8]

    卓承芳, 胡大平. 存在与速度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10): 22-30.

  • [9]

    马琳. 海德格尔与黑格尔关于非性概念的交涉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10): 35-45.

  • [10]

    王晓升. 阿多诺对海德格尔存在论的内在批判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7): 25-34.

  • [11]

    路平新. 论平等权的解释难题:结构性成因与诠释学思考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11): 107-120.

  • [12]

    马艳, 李韵, 蔡民强. “互联网空间”的政治经济学解释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11): 70-83.

  • [13]

    梅剑华. 意识理解的多元进路与解释鸿沟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10): 25-35.

  • [14]

    杨虎涛. 从众与服从的演化及其“齐美尔”意义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3): 112-120.

  • [15]

    王世鹏. 自我研究的“现象学转向”与自我悖论新解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2): 20-29, 19.

  • [16]

    仲霞. 中西审美现象学的时空结构差异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6): 12-16.

  • [17]

    张翔. “行政共同体”:对城市政府结构化过程的一种解释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6): 67-77.

  • [18]

    高松. 从动物到AI——对意义理解诸形态的现象学考察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11): 15-27.

  • [19]

    陶庆, 陈津京. 新政治人类学:一种跨学科的理解范式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2): 106-116.

  • [20]

    孙万怀. 刑法解释位阶的新表述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9): 95-109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