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1]

    杨春时. 中华美学对美的本质的发现与证明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8): 134-139.

  • [2]

    杨春时. 论中华美学的诗学化特性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2): 144-151.

  • [3]

    邹华. 新时期文艺理论对西方现代美学的引进与移植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11): 128-139.

  • [4]

    代迅. 走出德国古典美学:中国美学发展的时代主题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11): 140-149.

  • [5]

    刘成纪. 礼乐美学与传统中国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6): 171-182.

  • [6]

    陈平原. 声音的政治与美学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1): 146-166.

  • [7]

    毛宣国. “意象”与中国当代美学的现象学阐释——以叶朗、张祥龙、杨春时的美学研究为例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6): 17-25.

  • [8]

    郭勇健. 主体间性与中国当代美学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10): 139-149.

  • [9]

    王振复. 中国美学范畴体系的逻辑结构. 学术月刊, 2024, 56(1): 141-154.

  • [10]

    仲霞. “美学是第一哲学”的中国论说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7): 161-170.

  • [11]

    许明. 美学与认知科学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8): 145-165.

  • [12]

    代 迅. 美学何去?门罗的跨文明比较美学之路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04): 108-117.

  • [13]

    程相占. 审美欣赏理论:环境美学的独特美学观及其对于美学原理的推进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2): 151-159.

  • [14]

    邹华. 中国当代美学的八大范畴及其变异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8): 140-148.

  • [15]

    夏中义. 论朱光潜“有思想的美学”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12): 122-133.

  • [16]

    高建平. 美学在世纪之交的复兴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6): 111-121, 134.

  • [17]

    郭勇健. 美学的两个维度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7): 142-151.

  • [18]

    高砚平. 赫尔德论触觉:幽暗的美学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10): 130-139.

  • [19]

    肖鹰. 《红楼梦》的美学意蕴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9): 131-139.

  • [20]

    李圣传. 黄药眠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价值论转向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4): 104-112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