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1]

    张亮. 霍克海默与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创新道路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5): 46-55.

  • [2]

    连洪泉, 江嘉琳. 方言技能是社会认同的一种信号机制吗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4): 55-68.

  • [3]

    王庆节. 海德格尔的“基础存在论”是“哲学人类学”吗?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8): 5-12.

  • [4]

    王宁. 共享经济是“伪共享”吗?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4): 129-141.

  • [5]

    肖清和. 索隐天学:马若瑟的索隐神学体系研究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1): 156-178.

  • [6]

    江怡. 维特根斯坦是实用主义者吗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11): 5-15.

  • [7]

    陈伟. 托克维尔的自由概念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4): 84-90.

  • [8]

    侯旭东. 事件是如何生成的?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11): 158-178.

  • [9]

    马建标. 塑造救世主:“一战”后期“威尔逊主义”在中国的传播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6): 164-172.

  • [10]

    张凤阳. 人民VS.国王:断头台上的政治现代性事件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10): 77-90.

  • [11]

    张亚辉. 馈赠与联盟:莫斯的政治发生学研究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8): 170-184.

  • [12]

    姚文放. 社会整体性的表征:卡勒“理论”的生产性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11): 142-149.

  • [13]

    徐英瑾. 索萨的德性知识论与儒家“正名”论的对话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12): 13-23.

  • [14]

    胡友峰. 自然审美:主观的与客观的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6): 183-194.

  • [15]

    周业安. 经济学正在寻求新的微观基础吗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12): 30-41.

  • [16]

    罗安宪. 论老子哲学中的“自然”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10): 36-43.

  • [17]

    刘日明,陈芝敏. 斯蒂格勒对马克思技术思想的吸纳与误读. 学术月刊, 2024, 56(2): 57-65.

  • [18]

    仲霞. “美学是第一哲学”的中国论说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7): 161-170.

  • [19]

    赵磊. “劳动决定价值”是劳动异化的结果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12): 51-59.

  • [20]

    韩琛. 近代的超克、漫长的20世纪与“竹内鲁迅”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6): 111-120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