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1]

    余开亮. 郭象玄冥观与审美意象创构的玄学理路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2): 130-1.

  • [2]

    王浦劬, 汤彬. 论国家治理能力生产机制的三重维度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4): 65-72, 120.

  • [3]

    周东平, 姚周霞. 论佛教对中国传统法律中罪观念的影响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02): 143-160.

  • [4]

    陈晓明. 论“新理性精神”的审美意涵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11): 148-159.

  • [5]

    陈水生. 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生产的三重逻辑及其平衡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5): 101-110.

  • [6]

    . 传统意象的三种文化模式(专题讨论)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2): 1-1.

  • [7]

    朱志荣. 论《周易》的意象观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2): 124-1.

  • [8]

    杨嵘均. 网络虚拟社群对政治文化与政治生态的影响及其治理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5): 74-89.

  • [9]

    李智君. 北魏佛教对洛阳都城景观的时空控制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7): 155-170.

  • [10]

    陈力君. 论“鲁迅影像”中的绍兴空间营构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1): 142-150.

  • [11]

    ● 何志鹏, ○ 宋瑞琛. 国际法的四重意象与中国国际法建设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6): 209-216.

  • [12]

    葛永海. 地域审美视角与六朝文学之 “江南”意象的历史生成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3): 90-103.

  • [13]

    刘旭光. 审美灵境论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7): 149-160.

  • [14]

    吴晓明. 重论“中国哲学”的合法性问题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4): 5-20.

  • [15]

    周宪. 论科学发现中的审美赋能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6): 140-149.

  • [16]

    谢维扬,赵争. 酋邦与国家接近的程度及对国家起源研究的影响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8): 149-158.

  • [17]

    李天纲. 龙华民对中国宗教本质的论述及其影响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5): 165-184.

  • [18]

    杜玉申,张屹山,王广亮. 要素禀赋和分配机制对初次分配的影响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8): 53-68.

  • [19]

    罗长远, 陈智韬. “走出去”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1): 63-79.

  • [20]

    朱诗娥, 杨汝岱, 吴比.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评估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11): 60-69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