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1]

    徐波. “圆教”之“各美其美”:牟宗三哲学的范式转化及其开放意义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9): 26-34.

  • [2]

    宋逸炜. “英特纳雄耐尔”的文本传布与象征意义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6): 205-216.

  • [3]

    韩立新. 黑格尔法哲学研究的当代意义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4): 5-16.

  • [4]

    肖伟胜. 观念艺术的生成与内涵及其革命性意义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7): 128-141.

  • [5]

    林卡,胡克,周弘. “全球发展”理念形成的社会基础条件及其演化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9): 101-109.

  • [6]

    田国强, 陈旭东. 制度的本质、变迁与选择——赫维茨制度经济思想诠释及其现实意义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01): 63-77.

  • [7]

    林成文. 古典的现代性及其当代意义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11): 120-184.

  • [8]

    马琳. 海德格尔与黑格尔关于非性概念的交涉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10): 35-45.

  • [9]

    冯建勇. 边疆的“地方”格局与“世界”意义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12): 166-175.

  • [10]

    何卫平. 解释学循环与美诺悖论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11): 15-23, 39.

  • [11]

    徐俪成. 汉魏六朝“文人无行”批评话语的形成与演化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5): 165-174.

  • [12]

    王宁. 现代化、文明认同与中国消费文明的演化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12): 117-127.

  • [13]

    韦森. 重读凯恩斯:萧条经济学的演化生成与理论挑战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3): 72-100.

  • [14]

    杨乃乔. 从“Vernehmen”到“觉知”的多重语际翻译:论海德格尔存在论诠释学对形而上学先验意义的解构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3): 162-176.

  • [15]

    陈赟. 历史意义的焦虑:“普遍历史”的回应及其病理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1): 34-45.

  • [16]

    游欢孙. 明清徽州地方家族的统宗会谱及其意义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11): 181-194.

  • [17]

    纪建勋. 中国比较文学的滥觞及其方法论意义. 学术月刊, 2024, 56(1): 164-175.

  • [18]

    林忠军. 论朱子对《周易》卜筮性的重新确立及其解释学意义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9): 28-38.

  • [19]

    温海清. 再论数字7在蒙元时代的呈现及其象征意义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2): 195-205.

  • [20]

    汤吉军. 发展经济学的演变、行为转向及其当代意义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11): 49-59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