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1]

    夏国军. 美国哲学整体论思潮的自然主义与反自然主义分形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10): 45-59.

  • [2]

    刘琪. 缺失的“民族”与整体的“社会”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11): 150-159.

  • [3]

    程金华. 事实的法律规范化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3): 114-124.

  • [4]

    陈亚军. 规范 · 推论 · 交往 · 世界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5): 5-14.

  • [5]

    陆铭, 张翕. 理论创新、经验研究和大国发展战略—— 陆铭教授访谈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1): 179-184.

  • [6]

    贺欣. 经验地研究法律:基于社会科学的外部视角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3): 106-113.

  • [7]

    肖伟胜. “文化转向”与视觉方法论研究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3): 131-140.

  • [8]

    胡玉鸿. 法学方法论的属性定位、发生契机与体系构造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4): 17-32.

  • [9]

    周武,张洪彬. 绘制更为通贯整体的学术地图—— 周武研究员访谈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6): 178-184.

  • [10]

    卞绍斌. 法则与自由:康德定言命令公式的规范性阐释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03): 42-56.

  • [11]

    汪洋. 民法典无因管理的内外体系与规范呈现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11): 108-120.

  • [12]

    陈洪杰. 司法公正的象征建构:在认知与规范之间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6): 137-147.

  • [13]

    武新军. 1980年代初文学规范的调整与转换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4): 162-172.

  • [14]

    陈怡俊. 身份转换策略与社会规范的动态平衡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8): 30-41.

  • [15]

    王文胜. 《民法总则》与原有法律司法解释之间的规范竞合及其处理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12): 13-19.

  • [16]

    石冠彬. 民法典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规范构造与价值定位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4): 121-130.

  • [17]

    房慧颖. 刑法谦抑性原则的价值定位与规范化构造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7): 117-125.

  • [18]

    杨显滨. 我国敏感个人信息处理规则的规范解释与体系构造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10): 107-119.

  • [19]

    赖大仁. 当代文艺学研究:在本质论与存在论之间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6): 104-112.

  • [20]

    杨帆. 法之规范性的社会基础:法哲学视阈中的哈贝马斯与福柯之争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12): 93-105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