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1]

    张庆熊. 萨特的意向性学说和对人的存在的现象学描述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11): 18-39.

  • [2]

    朱志荣. 论《周易》的意象观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2): 124-1.

  • [3]

    南帆. 文学批评:审美主义及其历史视域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11): 136-145.

  • [4]

    纪建勋. 中国比较文学的滥觞及其方法论意义. 学术月刊, 2024, 56(1): 164-175.

  • [5]

    姚大志. 自由主义的自由观:分析与重构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3): 26-33.

  • [6]

    孙小玲. 道德分歧与建构主义的实践理性观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11): 30-37, 83.

  • [7]

    纪建勋. 中国比较文学复兴四十年学科方法论整体观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10): 140-149.

  • [8]

    王庆节. 海德格尔的“基础存在论”是“哲学人类学”吗?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8): 5-12.

  • [9]

    王晓升. 阿多诺对海德格尔存在论的内在批判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7): 25-34.

  • [10]

    张永清. 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在20世纪90年代的拓展与突破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3): 172-182, 224.

  • [11]

    吴翔宇. 知识观重构与中国儿童文学的发生学逻辑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8): 166-176.

  • [12]

    杨乃乔. 从“Vernehmen”到“觉知”的多重语际翻译:论海德格尔存在论诠释学对形而上学先验意义的解构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3): 162-176.

  • [13]

    程相占. 审美欣赏理论:环境美学的独特美学观及其对于美学原理的推进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2): 151-159.

  • [14]

    刘东玲. “新人”的诞生:论延安文学范式的形成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10): 144-155.

  • [15]

    王晓朝. 论古希腊罗马善恶观的生成与理论建构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11): 5-12.

  • [16]

    赖大仁. 当代文艺学研究:在本质论与存在论之间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6): 104-112.

  • [17]

    李向平. “信仰私享”与“平等社会”——当代中国的宗教信仰方式及其价值观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7): 165-179.

  • [18]

    徐竹. 论自我知识的构成主义观点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11): 30-38.

  • [19]

    周靖. 论“维特根斯坦式的实用主义”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12): 24-33.

  • [20]

    赵普光. 民族主义的历史镜像与旧体文学的命运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4): 173-180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