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1]

    罗剑波, 范越. 民国时期《九歌图》的流传与新创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12): 133-144.

  • [2]

    韩琦, 宋元明. 民国时期地质学研究的跨国合作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11): 173-184.

  • [3]

    田锡全. 民国时期洋米进口税的征收及反响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4): 174-184.

  • [4]

    罗群. 民国时期云南边地垦殖与边疆开发研究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10): 159-174.

  • [5]

    刘安琪. 治标与治本之争:重探抗战时期的保障作家运动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10): 156-163.

  • [6]

    何萍.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开启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1): 11-24.

  • [7]

    常晨, 陆铭. 新城:造城运动为何引向债务负担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10): 55-65.

  • [8]

    桑兵. 《新青年》与新文化运动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5): 163-184.

  • [9]

    王波. 分业:“五四”后关于文化运动的反思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10): 205-216.

  • [10]

    陈建华. 为“文言”一辩 —— 语言辩证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源起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4): 114-124.

  • [11]

    刘东玲. “新民说”与晚清白话文运动——1900 年代的民粹主义辨析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9): 119-130.

  • [12]

    徐佳贵. 南京高师−东南大学与新文化运动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6): 192-208.

  • [13]

    桑兵. 新文化运动与出版物的勃兴. 学术月刊, 2024, 56(3): 196-211.

  • [14]

    褚潇白. 论清末反洋教运动中的家国话语及其象征结构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3): 146-159.

  • [15]

    韩水法. 作为他者的自身 —— 新文化运动中的中国认识与认同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9): 20-26.

  • [16]

    瞿骏. 新文化运动中的“失语者” —— 论凌独见与五四时代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4): 158-168.

  • [17]

    周月峰. 以“未来”否定“现代”:一战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多歧性的形成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3): 167-178.

  • [18]

    凤媛. 燕京大学时期的郭绍虞和1930年代新文学的学院化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9): 140-149.

  • [19]

    郑戈. 学术主体意识与国际化: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规则往何处去?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9): 13-14.

  • [20]

    赵鹏, 谢尧雯. 科技治理的伦理之维及其法治化路径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8): 91-104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