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1]

    高世蒙. 歧义纷呈的“漩涡”:1930年代中国“现代派”的生成与流变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5): 151-160.

  • [2]

    凤媛. 燕京大学时期的郭绍虞和1930年代新文学的学院化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9): 140-149.

  • [3]

    王建伟. 1930年代胡适“落伍”问题再考察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4): 196-208.

  • [4]

    陈波. “中国本部”概念的起源与建构——1550年代至1795年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4): 145-166.

  • [5]

    李井奎.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与哈耶克之争:同袍抑或敌手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12): 41-51.

  • [6]

    金理. 《十七岁的轻骑兵》与90年代青年的情感结构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4): 129-141.

  • [7]

    武新军. 1980年代初文学规范的调整与转换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4): 162-172.

  • [8]

    陈晓明. 乡村自然史与激进现代性——《白鹿原》与“90年代”的历史源起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5): 111-127.

  • [9]

    张永清. 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在20世纪90年代的拓展与突破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3): 172-182, 224.

  • [10]

    刘愿. 田赋、地租与中国传统社会乡村结构变迁 —— 基于20世纪20—30年代的分析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6): 53-67.

  • [11]

    黄东兰. 作为隐喻的空间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2): 152-166.

  • [12]

    黄瑞成. 施特劳斯《哲学与律法》中的自然法问题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5): 27-33.

  • [13]

    马华灵. 普遍主义与绝对主义:伯林与施特劳斯的思想纷争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8): 111-123.

  • [14]

    王定安. 中国礼仪之争中的儒家宗教性问题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7): 174-184.

  • [15]

    罗婧. 社会代偿的失灵:医疗转型中的道义悖论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10): 125-136.

  • [16]

    杨盛翔. 中世纪政治思想史上的有机体隐喻:修辞范式及其精神内核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8): 98-110.

  • [17]

    陈建洪, 赵柯. 施特劳斯论霍布斯政治哲学的基础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3): 30-39.

  • [18]

    王瑜锦, 谭帆. 论中国小说文体观念的古今演变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5): 126-137, 184.

  • [19]

    沈 洁. 作为“枢纽”的庙宇:1920 至1940 年代村落场景中的“现代”与“国家”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04): 163-178.

  • [20]

    李晓愚. 论中国画跨代传播中的图像志传统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12): 128-141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