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1]

    范可. 人类学视野里的生存性智慧与生态文明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3): 141-154, 120.

  • [2]

    张凤阳. 现代性研究的“语言方案”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12): 52-63.

  • [3]

    沈国威. “言文一致”:从词汇看现代汉语的现代性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12): 195-205.

  • [4]

    文军,林茂. 知识分子:一个概念的社会学考评—— 基于“德雷福斯事件”的话语权分析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7): 70-79.

  • [5]

    杨大春. 当代性与“做以成人”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7): 5-13.

  • [6]

    邹诗鹏. 试论民族的层次及其样态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10): 5-22.

  • [7]

    张洪彬. 晚清疾疫理解的更新与世界的祛魅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10): 172-184.

  • [8]

    吴晓明. 重论“中国哲学”的合法性问题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4): 5-20.

  • [9]

    桑兵. 抗日战争的持久战要多久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1): 197-216.

  • [10]

    陈晓明. 无法终结的现代性—— 关于中国文学的“当代性”的思考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8): 113-123.

  • [11]

    杨大春. 现代性进程中人的有限性问题——基于法国现象学的视角. 学术月刊, 2024, 56(1): 24-32.

  • [12]

    邹诗鹏. 现代性与剩余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8): 40-51.

  • [13]

    叶舒宪. 人类学转向:新文科的跨学科引领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8): 143-154.

  • [14]

    王振复. 原始“信文化”说与人类学转向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8): 129-142.

  • [15]

    陈建华. 商品、家庭与全球现代性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7): 135-145.

  • [16]

    孙向晨. 何以归家:现代性的救赎. 学术月刊, 2024, 56(3): 20-36.

  • [17]

    林青. 现代性与生命政治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5): 56-62.

  • [18]

    张汝伦. 现代性与哲学的任务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7): 31-37.

  • [19]

    陶庆, 陈津京. 新政治人类学:一种跨学科的理解范式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2): 106-116.

  • [20]

    王庆节. 海德格尔的“基础存在论”是“哲学人类学”吗?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8): 5-12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