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1]

    吴根友. 《周易外传》的诠释体式及其诠释的创造性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8): 16-31.

  • [2]

    王峰. 挑战“创造性”:人工智能与艺术的算法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8): 27-36.

  • [3]

    胡安宁. 实质认同与图式关联:对文化作用机制的社会学分析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11): 134-147.

  • [4]

    余欣. 知识、信仰与政治文化:中古时代东西方关于极光的书写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12): 176-190.

  • [5]

    魏南枝. 美国的文化认同冲突和社会不平等性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2): 85-96.

  • [6]

    韩水法. 作为他者的自身 —— 新文化运动中的中国认识与认同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9): 20-26.

  • [7]

    林成文. 古典的现代性及其当代意义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11): 120-184.

  • [8]

    葛永海. 地域审美视角与六朝文学之 “江南”意象的历史生成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3): 90-103.

  • [9]

    冯贤亮. 袁黄与地方社会:晚明江南的士人生活史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1): 145-157.

  • [10]

    徐波. “圆教”之“各美其美”:牟宗三哲学的范式转化及其开放意义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9): 26-34.

  • [11]

    刘琪. 现代性语境下族群认同的消弭与建构 —— 对迪庆藏族自治州两个村落的比较研究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3): 138-146.

  • [12]

    陈怡俊. 身份转换策略与社会规范的动态平衡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8): 30-41.

  • [13]

    张伟,吕铖钢. 视觉修辞与《晋察冀画报》的“解放”书写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7): 152-162.

  • [14]

    陈平, 冯贤亮. 从经济史到文化史:传统江南研究的若干问题述评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6): 148-161, 178.

  • [15]

    刘超. 铁蹄下的“救亡式启蒙”——“艺文志派”的文化民族主义策略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02): 133-142.

  • [16]

    段博,程霖.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现代转化:提炼标识性概念的视角. 学术月刊, 2024, 56(3): 5-19.

  • [17]

    盛 垒 权 衡. 从政府主导走向多元联动:“一带一路”的实践逻辑与深化策略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04): 46-57.

  • [18]

    周月峰. 以“未来”否定“现代”:一战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多歧性的形成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3): 167-178.

  • [19]

    齐卫平,樊士博. 新使命与新叙事: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话语创造. 学术月刊, 2024, 56(2): 21-32.

  • [20]

    陈伟, 吴晓刚. 宏观阶层结构与主观阶层认同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4): 127-139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