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1]

    韦 森. 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与误用—— 从哈耶克的知识分工理论看人类社会的货币控制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02): 58-69.

  • [2]

    罗哲,张俊锋. 后工业社会中的延迟退休、社会保障与工作能力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7): 90-98.

  • [3]

    刘志阳, 王陆峰. 中国社会企业的生成逻辑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10): 82-91.

  • [4]

    李友梅, 耿敬. 中国社会学的知识生产范式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6): 5-16.

  • [5]

    杜正贞. 区域社会中作为信仰、制度与民俗的“社”—— 基于近十年晋东南研究的反思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12): 149-160.

  • [6]

    孙向晨. 现代社会中的“家庭”及其所代表的伦理性原则—— 黑格尔《法哲学原理》中“家庭”问题的解读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4): 15-27.

  • [7]

    吴鹏森. 新中国刑释人员社会政策的历史演变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7): 99-108.

  • [8]

    嵇欣, 黄晓春, 许亚敏. 中国社会组织研究的视角转换与新启示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6): 125-137, 191.

  • [9]

    沈国明.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历史回溯和进路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9): 96-110.

  • [10]

    谢立中. 两种“中国社会(学)理论”及其再审视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9): 102-112.

  • [11]

    范晓光. 中国社会学人的“本土化”意识与知识生产. 学术月刊, 2024, 56(1): 115-126.

  • [12]

    肖瑛. 非历史无创新——中国社会学研究的历史转向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9): 15-16.

  • [13]

    李迎生.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的社会政策探索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6): 148-159.

  • [14]

    刘作翔. 构建法治主导下的中国社会秩序结构:多元规范和多元秩序的共存共治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5): 102-112.

  • [15]

    吴越菲, 文军. 回到“好社会”:重建“需要为本”的规范社会学传统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2): 113-130.

  • [16]

    陈怡俊. 身份转换策略与社会规范的动态平衡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8): 30-41.

  • [17]

    李斯特. 坏声明与好法治—— 社会主义中国文艺法律政策中的权利书写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7): 119-132.

  • [18]

    菅志翔, 马戎. 人类语言与社会发展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12): 121-138.

  • [19]

    刘继同. 中国“社会福利共识”的社会建构与现代社会主义福利国家制度目标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6): 73-84.

  • [20]

    刘少杰. 中国网络社会的交往实践和发展逻辑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8): 105-117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