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1]

    陈波. 日本明治时代的中国本部概念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7): 157-173.

  • [2]

    高世蒙. 歧义纷呈的“漩涡”:1930年代中国“现代派”的生成与流变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5): 151-160.

  • [3]

    金理. 《十七岁的轻骑兵》与90年代青年的情感结构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4): 129-141.

  • [4]

    武新军. 1980年代初文学规范的调整与转换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4): 162-172.

  • [5]

    陈晓明. 乡村自然史与激进现代性——《白鹿原》与“90年代”的历史源起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5): 111-127.

  • [6]

    李井奎.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与哈耶克之争:同袍抑或敌手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12): 41-51.

  • [7]

    马华灵. 古今之争中的洞穴隐喻:1930年代施特劳斯的思想转型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2): 34-45.

  • [8]

    王建伟. 1930年代胡适“落伍”问题再考察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4): 196-208.

  • [9]

    刘愿. 田赋、地租与中国传统社会乡村结构变迁 —— 基于20世纪20—30年代的分析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6): 53-67.

  • [10]

    张永清. 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在20世纪90年代的拓展与突破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3): 172-182, 224.

  • [11]

    凤媛. 燕京大学时期的郭绍虞和1930年代新文学的学院化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9): 140-149.

  • [12]

    宋雪. 中国近代“维新”概念的建构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3): 121-131.

  • [13]

    蒋宝麟. 消褪的激进政治与多元城市社会:1927 至1937 年的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03): 164-176.

  • [14]

    沈 洁. 作为“枢纽”的庙宇:1920 至1940 年代村落场景中的“现代”与“国家”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04): 163-178.

  • [15]

    南帆. 文学:概念建构与娱乐主题的沉浮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1): 150-160.

  • [16]

    任保平. 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的逻辑与发展经济学领域的重大创新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8): 27-36.

  • [17]

    许超,杨雪冬. 时代命题与实践导向——议题视角下的百年中国政治学进程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5): 83-93.

  • [18]

    吴翔宇.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跨学科拓展的依据、路径与反思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7): 146-154.

  • [19]

    李萍, 杜乾香. 新中国70年经济制度变迁:理论逻辑与实践探索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8): 37-47.

  • [20]

    桑玉成, 马天航. 中国政治学40年:议题设置与政治发展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12): 60-70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