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1]

    杨乃乔. 口传注经与诠释历史的真值性(上) —— 兼论公羊学的诠释学传统和体例及其他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9): 110-124.

  • [2]

    杨乃乔. 口传注经与诠释历史的真值性(下)—— 兼论公羊学的诠释学传统和体例及其他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10): 109-122.

  • [3]

    王峰. 挑战“创造性”:人工智能与艺术的算法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8): 27-36.

  • [4]

    景海峰. 诠释学的历史性与儒家经典起源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4): 21-31.

  • [5]

    成中英. 本体诠释学即中国诠释学——兼论中西诠释思想的异同与交融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10): 5-14.

  • [6]

    林忠军. 论朱子对《周易》卜筮性的重新确立及其解释学意义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9): 28-38.

  • [7]

    路平新. 论平等权的解释难题:结构性成因与诠释学思考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11): 107-120.

  • [8]

    洪汉鼎. 诠释学与人类精神的永恒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10): 5-16.

  • [9]

    王宏图. 古典摹写、文化认同与创造性转化—— 《朱雀》《北鸢》与“江南三部曲”的不同书写策略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7): 111-119.

  • [10]

    高源. 理想人格的互鉴:芬兰学派奥古斯丁学新诠释及其与中国哲学的相遇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9): 38-48.

  • [11]

    田国强, 陈旭东. 制度的本质、变迁与选择——赫维茨制度经济思想诠释及其现实意义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01): 63-77.

  • [12]

    陈晓隽, 吴光辉. “Philosophy”翻译的学际诠释与境位反思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3): 21-29.

  • [13]

    朱志荣. 论《周易》的意象观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2): 124-1.

  • [14]

    郭勇健. 诠释学的视域融合与西方文论的中国化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5): 128-137.

  • [15]

    郁振华. 再论道德的能力之知—— 评黄勇教授的良知诠释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12): 14-30.

  • [16]

    张庆熊. 公共诠释的社会功能与带有批判维度的主体际交往方式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11): 24-30.

  • [17]

    牛文君. 当代方法论诠释学对“Auslegung”概念的廓清与重塑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12): 15-23, 33.

  • [18]

    吴建军. 中国高储蓄率的重新诠释及变化趋势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12): 41-51.

  • [19]

    张凌雁. 胡适:“有实无名”的中国现代诠释学探索者. 学术月刊, 2024, 56(3): 165-173.

  • [20]

    景海峰. 论“以传解经”与“以经解经” —— 现代诠释学视域下的儒家解经方法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6): 5-12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