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1]

    陈雅文. 公民德性与伦理德性:关怀伦理学的一种启示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7): 22-30.

  • [2]

    龚群. 康德伦理学中的道德法则与自然法则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8): 23-30.

  • [3]

    龚群. 回到行为者本身:当代德性伦理学的进路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11): 17-29.

  • [4]

    孙春晨. 伦理学研究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6): 212-216.

  • [5]

    张会永. 动物伦理学中的康德式义务论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8): 56-66, 82.

  • [6]

    施璇. 理性主义幸福论:笛卡尔的伦理学说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7): 35-42.

  • [7]

    李义天. 知觉为什么重要——基于亚里士多德主义美德伦理学的解释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01): 54-62.

  • [8]

    徐英瑾. 索萨的德性知识论与儒家“正名”论的对话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12): 13-23.

  • [9]

    段世磊. 20世纪初德国哲学在日本的影响 —— 以和辻哲郎人间学的伦理学为例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3): 30-36.

  • [10]

    吴震. 作为良知伦理学的“知行合一”论 ——以“一念动处便是知亦便是行”为中心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5): 14-24.

  • [11]

    叶岸滔. 道德增强:伦理困境与自然主义思考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3): 40-47.

  • [12]

    张春光. 儒家伦理的现代认同危机及现实回应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10): 30-44.

  • [13]

    孙尚扬. 文化激进主义者与新儒家对基督教道德的吸收 —— 以陈独秀和贺麟为例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3): 157-164.

  • [14]

    刘训练. 天性、机运与制度化的德性——马基雅维利的机运—德性论题再考察. 学术月刊, 2024, 56(1): 81-91.

  • [15]

    甘绍平. 隐私的层级结构与伦理向度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12): 5-14.

  • [16]

    景海峰. 诠释学的历史性与儒家经典起源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4): 21-31.

  • [17]

    孙小玲. 道德分歧与建构主义的实践理性观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11): 30-37, 83.

  • [18]

    杨松. 道德动机的来源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7): 24-32.

  • [19]

    范广欣. 刘蓉的“门户之见”与理学家的经世观念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8): 141-151.

  • [20]

    吴震. 从儒家经权观的演变看孔子“未可与权”说的意义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2): 23-33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