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1]

    贡华南,洪澄,王晋卿. 中国哲学研究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8): 207-216.

  • [2]

    韩水法. 汉语哲学:方法论的意义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7): 5-24.

  • [3]

    朱人求. 话语分析与中国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9): 38-48.

  • [4]

    张兵. 中国哲学的“回返”疑难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2): 17-33.

  • [5]

    徐英瑾,王球,王纬. 西方哲学研究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7): 204-216.

  • [6]

    马琳,凡·柏拉克. 比较哲学方法论新探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9): 35-43.

  • [7]

    韩立新. 黑格尔法哲学研究的当代意义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4): 5-16.

  • [8]

    王庆节, 曹青春. 让哲学说汉语与“从中国来的哲学”的可能性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8): 179-184.

  • [9]

    程乐松. 自觉的两种进路—— 中国哲学与汉语哲学的论域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7): 32-38.

  • [10]

    杨国荣. 世界哲学视域中的智慧说——冯契与走向当代的中国哲学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2): 5-22.

  • [11]

    方松华, 熊务丰. 中西哲学比较与“中国哲学”的当代构建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12): 5-12.

  • [12]

    仲霞. “美学是第一哲学”的中国论说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7): 161-170.

  • [13]

    吴晓明. 重论“中国哲学”的合法性问题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4): 5-20.

  • [14]

    孙向晨, 姚新中, 吴根友. 担当与使命:现时代的中国哲学(笔谈)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10): 5-17.

  • [15]

    柯马丁. 超越本土主义:早期中国研究的方法与伦理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12): 112-121.

  • [16]

    刘亚秋. 口述史作为社区研究的方法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11): 123-131.

  • [17]

    文哲.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6): 206-211.

  • [18]

    彭永捷等. “后合法性危机”时代的中国哲学史学科(笔谈)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02): 29-47.

  • [19]

    陈金钊. 法理学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的意义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4): 106-120.

  • [20]

    贡华南. 良知、自然与科学之争:20世纪中国哲学的精神趋向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4): 32-44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