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1]

    马戎. 中华文明的基本特质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01): 151-161.

  • [2]

    毕旭玲. 节气神话叙事的时间谱系与中华文明的创新性. 学术月刊, 2024, 56(1): 155-163.

  • [3]

    杨蕤,马宏滨. 中原文化认同视域下辽代卤簿研究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7): 179-189.

  • [4]

    朱圣明. 秦汉边民与“亡人”“蛮夷”的演生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4): 183-196.

  • [5]

    王振复. 巫性:中华文化的原古人文根性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4): 102-113.

  • [6]

    杨瑞, 王艳. “多元文明与中华民族”跨学科学术研讨会综述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1): 208-210.

  • [7]

    齐卫平,樊士博. 新使命与新叙事: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话语创造. 学术月刊, 2024, 56(2): 21-32.

  • [8]

    葛晶, 刘瑞明. 中国的经济增长、波动与地区差距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2): 63-78.

  • [9]

    袁晓燕, 石磊. 代际流动性的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4): 66-80.

  • [10]

    杨春时. 中华审美现象学的构成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6): 5-11.

  • [11]

    王宁. 现代化、文明认同与中国消费文明的演化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12): 117-127.

  • [12]

    杨春时. 论中华美学的诗学化特性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2): 144-151.

  • [13]

    代 迅. 美学何去?门罗的跨文明比较美学之路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04): 108-117.

  • [14]

    成素梅. 信息文明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5): 36-44.

  • [15]

    李智君. 画地分守:明代江防信地区划与职守研究. 学术月刊, 2024, 56(1): 176-191.

  • [16]

    励轩. 近代以来“中华民族”相关概念的英译及其内涵演变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2): 205-215.

  • [17]

    常安. 缔造社会主义的中华民族大家庭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9): 95-108.

  • [18]

    金雅. 中国现代美学对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与发展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02): 114-122.

  • [19]

    李鸿宾. 中华正朔与内亚边疆——兼论唐朝北部长城地带的意涵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2): 13-18.

  • [20]

    杨春时. 中华美学对美的本质的发现与证明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8): 134-139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