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1]

    胡洁. 个人叙事与集体记忆:口述史的多维建构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11): 140-146.

  • [2]

    夏中义. 论知青叙事的两种文学记忆—— 兼及陶东风的文化批评伦理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9): 121-130.

  • [3]

    陶赋雯. 历史罪证的“记忆场”:军歌与日本的战争记忆. 学术月刊, 2024, 56(2): 175-186.

  • [4]

    陶赋雯. “军舰岛”的国家记忆生产与政治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3): 170-180.

  • [5]

    陶小军, 王菡薇. 六朝画家与群体社会记忆的嬗变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4): 159-169.

  • [6]

    张蕴艳. 《故事新编》手稿的时间意识及对记忆研究的启示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12): 142-150.

  • [7]

    陈灵海. 记忆与遗忘的竞赛:清代律学史中的“箭垛”和“失踪者”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11): 150-163.

  • [8]

    周晓虹. 集体记忆:命运共同体与个人叙事的社会建构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3): 151-161.

  • [9]

    游欢孙. 明清至民国宿松地方家族的始迁祖记忆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11): 129-134.

  • [10]

    周武. 张元济赴日访书与民族记忆的修复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6): 146-165.

  • [11]

    钱力成. 记忆研究:超越民族国家和世界主义框架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11): 132-139.

  • [12]

    金进. 海外华人社群的分化与维新文人的文学记忆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12): 133-141.

  • [13]

    刘亚秋. 口述史作为社区研究的方法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11): 123-131.

  • [14]

    陶东风. 阿维夏伊·马格利特论道德见证者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7): 133-141.

  • [15]

    常安. 中国宪法文本中的“内”与“外”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12): 79-96.

  • [16]

    陈尚君. 李白诗歌文本多歧状态之分析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5): 110-120.

  • [17]

    张亚辉. 馈赠与联盟:莫斯的政治发生学研究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8): 170-184.

  • [18]

    刘文瑾. 重省《耶路撒冷的艾希曼》—— 当下美国学界关于“恶之平庸”的论战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4): 93-103.

  • [19]

    杨乔喻. 雅克·马丁在阿尔都塞文本中的寄居性存在—— 反同一性文本学的一项案例考察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11): 43-48.

  • [20]

    宋逸炜. “英特纳雄耐尔”的文本传布与象征意义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6): 205-216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