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1]

    王振复. “解空第一”:僧肇《般若无知论》《涅槃无名论》的美学意蕴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11): 139-149.

  • [2]

    仲霞. “美学是第一哲学”的中国论说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7): 161-170.

  • [3]

    王帅一. “无法”之讼:传统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田土细故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12): 106-120.

  • [4]

    刘梁剑. 一种基于心气论的道德哲学:王夫之的孟子学及其当代意蕴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7): 38-44.

  • [5]

    杨帆. 法之规范性的社会基础:法哲学视阈中的哈贝马斯与福柯之争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12): 93-105.

  • [6]

    周业安. 人的社会性与偏好的微观结构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6): 59-73.

  • [7]

    杨乔喻. 雅克·马丁在阿尔都塞文本中的寄居性存在—— 反同一性文本学的一项案例考察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11): 43-48.

  • [8]

    许小亮. 纯粹理性的法律构造——《纯粹理性批判》的法哲学意蕴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7): 66-78.

  • [9]

    贺来. 站到“界限”之上:哲学前提批判的真实意蕴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1): 28-35.

  • [10]

    凤媛. 《不成问题的问题》的多重意蕴空间——兼论抗战文艺的“情”“理”之辩. 学术月刊, 2024, 56(2): 166-174.

  • [11]

    张汝伦. 现代性与哲学的任务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7): 31-37.

  • [12]

    许纪霖. 晚清一代激进知识人的历史世界与精神情怀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5): 202-216.

  • [13]

    郁振华. 论哲学中的实践转向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12): 5-15.

  • [14]

    罗安宪. 论老子哲学中的“自然”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10): 36-43.

  • [15]

    蔡纪风. 同光之际的西礼知识、体验与译介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4): 197-209.

  • [16]

    姚大力. “现地语史料第一主义”与历史书写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2): 19-24.

  • [17]

    肖鹰. 《红楼梦》的美学意蕴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9): 131-139.

  • [18]

    徐波. “圆教”之“各美其美”:牟宗三哲学的范式转化及其开放意义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9): 26-34.

  • [19]

    王庆节, 曹青春. 让哲学说汉语与“从中国来的哲学”的可能性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8): 179-184.

  • [20]

    李欣然. 主客之形:一种看待中西对抗的持续视角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6): 155-163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