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1]

    谢宇,竹影. 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自觉——谢宇教授访谈. 学术月刊, 2024, 56(3): 212-216.

  • [2]

    贺欣. 经验地研究法律:基于社会科学的外部视角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3): 106-113.

  • [3]

    ● 陈钊, ○ 张卓韧. 经济学研究:问题导向、创新意识和科学方法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1): 211-216.

  • [4]

    臧雷振, 朱逸飞. 过程和情境:求真的社会科学因果方法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4): 33-44.

  • [5]

    汪丁丁. 行为社会科学的三组特征事实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8): 5-17.

  • [6]

    翟学伟. 跨文化、翻译与社会科学本土化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5): 128-140.

  • [7]

    任剑涛. 理论唤魂:审视“现代”的社会科学眼光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4): 5-16.

  • [8]

    陈金钊. 法理学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的意义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4): 106-120.

  • [9]

    方钦. 制度:一种基于社会科学分析框架的表诠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2): 66-75.

  • [10]

    郁建兴, 任杰.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自治、法治与德治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12): 64-74.

  • [11]

    董云虎. 努力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4): 5-10.

  • [12]

    郑戈. 学术主体意识与国际化: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规则往何处去?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9): 13-14.

  • [13]

    盛明科, 刘勇. 基层治理疲态的生成逻辑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4): 114-126.

  • [14]

    肖瑛,郭琦,符佳佳,王东晖. 家与社会治理:价值、方法、对象和主体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7): 115-127.

  • [15]

    田毅鹏. 网格化管理的形态转换与基层治理升级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3): 125-132.

  • [16]

    徐英瑾. 索萨的德性知识论与儒家“正名”论的对话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12): 13-23.

  • [17]

    黄勇. 论王阳明的良知概念:命题性知识,能力之知,抑或动力之知?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1): 49-66.

  • [18]

    郭亮. 家国关系:理解近代以来中国基层治理变迁的一个视角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5): 96-105.

  • [19]

    吴晓林. 城市基层治理的历史传统与现代化进程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9): 77-89.

  • [20]

    李威利. 新单位制:当代中国基层治理结构中的节点政治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8): 78-88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