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1]

    余玲铮, 魏下海, 万江滔. 信息技术、性别红利与要素收入分配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3): 63-72.

  • [2]

    符杰祥. “忠贞”的悖论:丁玲的烈女/烈士认同与革命时代的性别政治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7): 138-148.

  • [3]

    吴越菲, 文军. 回到“好社会”:重建“需要为本”的规范社会学传统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2): 113-130.

  • [4]

    魏南枝. 美国的文化认同冲突和社会不平等性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2): 85-96.

  • [5]

    连洪泉, 江嘉琳. 方言技能是社会认同的一种信号机制吗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4): 55-68.

  • [6]

    胡安宁. 实质认同与图式关联:对文化作用机制的社会学分析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11): 134-147.

  • [7]

    洪银兴.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:属性、行为和规范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5): 39-45.

  • [8]

    陈怡俊. 身份转换策略与社会规范的动态平衡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8): 30-41.

  • [9]

    刘琪. 现代性语境下族群认同的消弭与建构 —— 对迪庆藏族自治州两个村落的比较研究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3): 138-146.

  • [10]

    戴昕. 重新发现社会规范:中国网络法的经济社会学视角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2): 109-123.

  • [11]

    杨帆. 法之规范性的社会基础:法哲学视阈中的哈贝马斯与福柯之争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12): 93-105.

  • [12]

    姜云飞. 张爱玲的时尚哲学与性别“革命”观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3): 141-149.

  • [13]

    陈亚军. 规范 · 推论 · 交往 · 世界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5): 5-14.

  • [14]

    刘作翔. 构建法治主导下的中国社会秩序结构:多元规范和多元秩序的共存共治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5): 102-112.

  • [15]

    高力克. 社会之镜与先验理性:斯密与康德道德哲学比较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5): 26-35.

  • [16]

    安维复. “回到康德”能否破解后现代相对主义迷局 —— 从“分道而行”到“综合史观”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4): 20-28.

  • [17]

    陈伟, 吴晓刚. 宏观阶层结构与主观阶层认同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4): 127-139.

  • [18]

    陈治国. 现象学视域下友爱的多重地位及其演变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6): 29-43.

  • [19]

    杨东, 李子硕. 监管技术巨头:技术力量作为市场支配地位认定因素之再审视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8): 92-105.

  • [20]

    程金华. 事实的法律规范化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3): 114-124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