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1]

    文哲.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6): 206-211.

  • [2]

    何萍.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开启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1): 11-24.

  • [3]

    韩庆祥. 世界多样与普惠哲学—— 构建引领新时代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9): 5-14.

  • [4]

    王馨曼. 意大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文化哲学阐释路向——论拉布里奥拉、蒙多尔佛、葛兰西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新阐释. 学术月刊, 2024, 56(3): 44-52.

  • [5]

    张笑夷, 刘怀玉. 作为一种城市研究范式的“都市马克思主义”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3): 34-42, 33.

  • [6]

    李圣传. 黄药眠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价值论转向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4): 104-112.

  • [7]

    陶庆, 梁晓安. 政治学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人类学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8): 67-79.

  • [8]

    赖大仁. 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当代困境与理论反思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10): 123-130.

  • [9]

    张永清. 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在20世纪90年代的拓展与突破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3): 172-182, 224.

  • [10]

    李维武. 从批判旧家庭到走出小家庭——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家庭观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6): 26-41.

  • [11]

    何萍. 当代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思想史语境及其建构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5): 34-45.

  • [12]

    郑宗义. 论张载气学研究的三种路径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5): 29-38.

  • [13]

    关锋. “布伦纳辩论”及其马克思主义思想史效应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5): 16-27.

  • [14]

    季勇, 刘怀玉.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综合评价 ( 2009—2018 年 )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1): 208-216.

  • [15]

    陈旭东, 程霖.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研究与新时期中国经济学构建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1): 56-68.

  • [16]

    应奇. 再论第三种自由概念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8): 46-55.

  • [17]

    付建舟. 中国现代文学“图像世界”的三种图像模式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7): 168-178.

  • [18]

    丁为祥. 宋明理学的三种知行观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3): 5-16.

  • [19]

    方博. 去政治的政治哲学方案—— 马克思的“真正的民主制”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03): 57-65.

  • [20]

    陶磊. 萨满主义与早期中国哲学中的神秘主义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9): 169-178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