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1]

    戴昕. 重新发现社会规范:中国网络法的经济社会学视角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2): 109-123.

  • [2]

    武新军. 1980年代初文学规范的调整与转换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4): 162-172.

  • [3]

    嵇欣, 黄晓春, 许亚敏. 中国社会组织研究的视角转换与新启示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6): 125-137, 191.

  • [4]

    陈兆旺. 通过福利国家实现的社会规约与国家治理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5): 82-94.

  • [5]

    周保欣. 重建史料与理论研究的新平衡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10): 13-16.

  • [6]

    岳经纶, 方珂. 从“社会身份本位”到“人类需要本位”:中国社会政策的范式演进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2): 68-77.

  • [7]

    杨帆. 法之规范性的社会基础:法哲学视阈中的哈贝马斯与福柯之争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12): 93-105.

  • [8]

    朱人求. 话语分析与中国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9): 38-48.

  • [9]

    田毅鹏. 网格化管理的形态转换与基层治理升级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3): 125-132.

  • [10]

    王刚,宋锴业. 中国非常态制度的形成与转换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6): 75-87.

  • [11]

    林华,金麟. 城市更新的法治逻辑:利益平衡与程序构造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5): 94-105.

  • [12]

    汪伟, 刘玉飞, 徐炎. 劳动人口年龄结构与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动态演化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8): 48-64.

  • [13]

    吴越菲, 文军. 回到“好社会”:重建“需要为本”的规范社会学传统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2): 113-130.

  • [14]

    李贵. 汴京气象:宋代文学中东京的声音景观与身份认同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1): 167-177.

  • [15]

    洪银兴.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:属性、行为和规范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5): 39-45.

  • [16]

    盛 垒 权 衡. 从政府主导走向多元联动:“一带一路”的实践逻辑与深化策略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04): 46-57.

  • [17]

    孙明. 圣王制作与孔子述道——先秦两汉的圣人观与孔子身份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5): 178-201.

  • [18]

    王宏图. 古典摹写、文化认同与创造性转化—— 《朱雀》《北鸢》与“江南三部曲”的不同书写策略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7): 111-119.

  • [19]

    吴莹, 周飞舟. 空间身份权利:转居农民的市民化实践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10): 142-153.

  • [20]

    石冠彬. 民法典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规范构造与价值定位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4): 121-130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