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1]

    杨乃乔. 从“Vernehmen”到“觉知”的多重语际翻译:论海德格尔存在论诠释学对形而上学先验意义的解构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3): 162-176.

  • [2]

    吴晓明. 中西哲学比较的前提反思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3): 18-37.

  • [3]

    陈治国. 现象学视域下友爱的多重地位及其演变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6): 29-43.

  • [4]

    姚大志. 自由主义的自由观:分析与重构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3): 26-33.

  • [5]

    南星. 康德式自由:人类学的而非形而上学的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8): 27-40.

  • [6]

    李圣传. 美的本质问题在欧洲的起源、发展与启示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11): 169-180.

  • [7]

    方博. 马克思与德国浪漫派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2): 15-26.

  • [8]

    周嘉昕. 青年马克思是如何批判黑格尔的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8): 16-24.

  • [9]

    吴晓明. 论黑格尔对形式主义学术的批判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2): 5-16.

  • [10]

    王建伟. 1930年代胡适“落伍”问题再考察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4): 196-208.

  • [11]

    尹兆坤. 现象学形而上学的第三种可能——舍勒现象学的实在问题研究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6): 28-37.

  • [12]

    符杰祥. “忘却”的辩证法—— 鲁迅的启蒙之“梦”与中国新文学的兴起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12): 111-121.

  • [13]

    周嘉昕. “批判经济学”与“实践哲学”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3): 17-25.

  • [14]

    何卫平. 解释学循环与美诺悖论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11): 15-23, 39.

  • [15]

    林忠军. 论朱子对《周易》卜筮性的重新确立及其解释学意义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9): 28-38.

  • [16]

    刘旭光. 自由游戏−自由愉悦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6): 122-134.

  • [17]

    郁振华. 论哲学中的实践转向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12): 5-15.

  • [18]

    韩水法. 自由的四个层面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9): 5-17.

  • [19]

    谢常青,张今杰. 论罗尔斯自由的优先性. 学术月刊, 2024, 56(1): 92-101.

  • [20]

    陈伟. 托克维尔的自由概念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4): 84-90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