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1]

    侯旭东, 周奇. 知常以观变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11): 179-184.

  • [2]

    关锋. “布伦纳辩论”及其马克思主义思想史效应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5): 16-27.

  • [3]

    黄勇. 论王阳明的良知概念:命题性知识,能力之知,抑或动力之知?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1): 49-66.

  • [4]

    翟崇光, 姚新勇. 潘知常生命美学“信仰转向”现象批判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2): 170-180.

  • [5]

    陶东风. 汉娜·阿伦特“世界”概念浅析. 学术月刊, 2024, 56(2): 115-123.

  • [6]

    郁振华. 再论道德的能力之知—— 评黄勇教授的良知诠释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12): 14-30.

  • [7]

    马华灵. 普遍主义与绝对主义:伯林与施特劳斯的思想纷争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8): 111-123.

  • [8]

    王帅一. “无法”之讼:传统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田土细故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12): 106-120.

  • [9]

    梁永佳. 族群本体:作为 “原住民” 和 “我们人” 的马来西亚知翁人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10): 164-175, 199.

  • [10]

    杨乃乔. 从“Vernehmen”到“觉知”的多重语际翻译:论海德格尔存在论诠释学对形而上学先验意义的解构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3): 162-176.

  • [11]

    吴震. 作为良知伦理学的“知行合一”论 ——以“一念动处便是知亦便是行”为中心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5): 14-24.

  • [12]

    张静. 本维尼斯特语言学思想对罗兰·巴特“写作”主题的影响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9): 171-182.

  • [13]

    张飞岸. 特朗普时代的镜像:亨廷顿与美国政治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5): 87-101, 112.

  • [14]

    陶东风. 阿维夏伊·马格利特论道德见证者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7): 133-141.

  • [15]

    金丽娜. 马克思和阿伦特论“犹太人问题”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3): 27-34.

  • [16]

    张一兵. 先天观念综合的现实历史基础—— 索恩-雷特尔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》初解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10): 18-29.

  • [17]

    方长安. 百年新诗元问题重释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7): 142-149.

  • [18]

    高建平. “积淀说”的反思与重释“新感性”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3): 183-192.

  • [19]

    吴晓明. 重论“中国哲学”的合法性问题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4): 5-20.

  • [20]

    顾春芳. 重释契诃夫《伊凡诺夫》在戏剧史上的价值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10): 162-172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