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1]

    岳林. 论隐私的社会生成机制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6): 104-116.

  • [2]

    孙亮. 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的社会性概念重构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4): 14-21.

  • [3]

    陈茁. 重新理解组织行为:信息、理性和社会性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8): 42-52.

  • [4]

    施璇. 理性主义幸福论:笛卡尔的伦理学说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7): 35-42.

  • [5]

    刘忠. “革命的保卫者”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6): 121-136.

  • [6]

    张曙光, 张弛. 使用权的制度经济学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1): 40-51, 83.

  • [7]

    甘绍平. 隐私的层级结构与伦理向度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12): 5-14.

  • [8]

    雷思温. 面向实情本身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12): 14-22.

  • [9]

    夏莹. 启蒙哲学的双重属性与马克思的解放逻辑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10): 17-29.

  • [10]

    刘亚秋. 口述史作为社区研究的方法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11): 123-131.

  • [11]

    周业安. 经济学正在寻求新的微观基础吗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12): 30-41.

  • [12]

    周业安. 人的社会性与偏好的微观结构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6): 59-73.

  • [13]

    韩志明. 国家治理的信息叙事:清晰性、清晰化与清晰度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9): 82-94.

  • [14]

    嵇欣, 黄晓春, 许亚敏. 中国社会组织研究的视角转换与新启示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6): 125-137, 191.

  • [15]

    高力克. 社会之镜与先验理性:斯密与康德道德哲学比较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5): 26-35.

  • [16]

    李立. 想象的理性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10): 150-159.

  • [17]

    孙从嘉. 人格与理性选择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8): 18-29.

  • [18]

    张留华. 论“伪称”及其不理性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04): 21-32.

  • [19]

    孙向晨. 现代社会中的“家庭”及其所代表的伦理性原则—— 黑格尔《法哲学原理》中“家庭”问题的解读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4): 15-27.

  • [20]

    郭春镇, 王海洋. 个人信息保护中删除权的规范构造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10): 92-106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