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1]

    褚潇白. 以身体书写复仇——论鲁迅《复仇(其二)》对“耶稣受难”的重写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9): 152-160.

  • [2]

    许纪霖. 晚清一代激进知识人的历史世界与精神情怀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5): 202-216.

  • [3]

    曹禧修. 《祝福》《野草》与鲁迅独异的生命哲学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11): 141-148.

  • [4]

    朱晓江. 语言与思想:胡适“白话文”主张的提出、受抑及转向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12): 122-135.

  • [5]

    韩琛. 近代的超克、漫长的20世纪与“竹内鲁迅”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6): 111-120.

  • [6]

    黄海飞. 《鲁迅全集》的编纂与现代文学文献学的互动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4): 152-161.

  • [7]

    王云. 悲天与悯人:鲁迅评判艺术正义的两种立场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9): 131-141.

  • [8]

    符杰祥. “忘却”的辩证法—— 鲁迅的启蒙之“梦”与中国新文学的兴起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12): 111-121.

  • [9]

    郜元宝. 世界而非东亚的鲁迅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1): 121-141.

  • [10]

    张仲民. 新文化偶像的塑造:胡适及其受众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12): 158-173.

  • [11]

    任剑涛, 陈华文. 重绘现代政治的立体图景—— 任剑涛教授访谈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10): 178-184.

  • [12]

    张凌雁. 胡适:“有实无名”的中国现代诠释学探索者. 学术月刊, 2024, 56(3): 165-173.

  • [13]

    曹清华. 压抑/解放:鲁迅作品的一组对照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9): 161-169.

  • [14]

    陈力君. 论“鲁迅影像”中的绍兴空间营构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1): 142-150.

  • [15]

    张全之,金智贤. 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》中的鲁迅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9): 142-151.

  • [16]

    王宇. 从“卫生现代性”重审鲁迅的弃医从文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8): 163-173.

  • [17]

    王建伟. 1930年代胡适“落伍”问题再考察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4): 196-208.

  • [18]

    王铭铭, 阿兰·乐比雄. 目光与面容的相遇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1): 130-141.

  • [19]

    陈平原. 声音的政治与美学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1): 146-166.

  • [20]

    范志泉, 邓晓华, 王传超. 语言与基因:论南岛语族的起源与扩散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10): 175-184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