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1]

    杨乃乔. 从“Vernehmen”到“觉知”的多重语际翻译:论海德格尔存在论诠释学对形而上学先验意义的解构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3): 162-176.

  • [2]

    杨春时. 中华美学对美的本质的发现与证明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8): 134-139.

  • [3]

    赖大仁. 当代文艺学研究:在本质论与存在论之间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6): 104-112.

  • [4]

    郭勇健. 诠释学的视域融合与西方文论的中国化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5): 128-137.

  • [5]

    仲霞. “美学是第一哲学”的中国论说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7): 161-170.

  • [6]

    黄小洲. 伽达默尔解释学视域中的黑格尔遗产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12): 31-44.

  • [7]

    徐碧辉. 自然的人化、自由的形式与情感的境象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11): 117-126.

  • [8]

    卓承芳, 胡大平. 存在与速度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10): 22-30.

  • [9]

    南星. 康德式自由:人类学的而非形而上学的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8): 27-40.

  • [10]

    尹兆坤. 现象学形而上学的第三种可能——舍勒现象学的实在问题研究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6): 28-37.

  • [11]

    先刚. 谢林论神话的起源和本质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7): 18-26.

  • [12]

    邹华. 新时期文艺理论对西方现代美学的引进与移植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11): 128-139.

  • [13]

    田国强. 现代经济学的本质(上)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7): 5-19.

  • [14]

    田国强. 现代经济学的本质(下)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8): 5-15.

  • [15]

    张一兵. 关系本体论与所与−所识二肢认知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7): 5-12.

  • [16]

    王铭铭. 联想、比较与思考:费孝通“天人合一论”与人类学“本体论转向”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8): 143-167, 178.

  • [17]

    范勇鹏. 美国制度的起源与本质:从公司到国家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10): 62-76.

  • [18]

    李圣传. 黄药眠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价值论转向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4): 104-112.

  • [19]

    赖大仁, 张雨舟. 我国文学本质论话语构建:现代生成与当代演变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11): 160-168, 206.

  • [20]

    夏中义. 论朱光潜“有思想的美学”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12): 122-133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