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1]

    张庆熊. 从“致知疑难”的求解 看牟宗三与熊十力的异同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6): 13-23.

  • [2]

    褚潇白. 论作为语言事件的“中国基督教跨文化现象”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6): 89-103.

  • [3]

    朝仓友海. 从“即”的概念探询“差异性” —— 以西田几多郎与牟宗三的思想比较为切入点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3): 13-20.

  • [4]

    谢晶. 儒法之间的刑罚根据论:清律窃盗罚则的古今之维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8): 106-121.

  • [5]

    吴晓明. 三论中西哲学之根本差别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8): 5-26.

  • [6]

    应奇. 再论第三种自由概念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8): 46-55.

  • [7]

    郑宗义. 论张载气学研究的三种路径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5): 29-38.

  • [8]

    刘晓军,李鑫. 论近代小说评点的三个转变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12): 136-145.

  • [9]

    夏中义. 论朱光潜“有思想的美学”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12): 122-133.

  • [10]

    王耘. 论佛教“相”文化对审美意象创构的三重影响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2): 137-1.

  • [11]

    王浦劬, 汤彬. 论国家治理能力生产机制的三重维度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4): 65-72, 120.

  • [12]

    王馨曼. 意大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文化哲学阐释路向——论拉布里奥拉、蒙多尔佛、葛兰西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新阐释. 学术月刊, 2024, 56(3): 44-52.

  • [13]

    陈学明, 马拥军, 罗骞, 姜国敏. 论新时期中国学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种路向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3): 5-18.

  • [14]

    王敏, 甘慧杰. 苏报案交涉中的日本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4): 195-204.

  • [15]

    莫砺锋. 张耒诗歌三问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3): 121-130.

  • [16]

    孙尚扬. 文化激进主义者与新儒家对基督教道德的吸收 —— 以陈独秀和贺麟为例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3): 157-164.

  • [17]

    汪丁丁. 行为社会科学的三组特征事实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8): 5-17.

  • [18]

    丁为祥. 宋明理学的三种知行观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3): 5-16.

  • [19]

    梁涛. 孟子义利之辨的三个层面. 学术月刊, 2024, 56(3): 37-43.

  • [20]

    马琳. 海德格尔与黑格尔关于非性概念的交涉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10): 35-45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