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1]

    黄小洲. 伽达默尔解释学视域中的黑格尔遗产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12): 31-44.

  • [2]

    周嘉昕. 青年马克思是如何批判黑格尔的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8): 16-24.

  • [3]

    朱立元. 阐释学视域下黑格尔“艺术终结论”的再审视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2): 140-157.

  • [4]

    徐贤樑. 从“意识的发现之旅”到“精神的奥德赛”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6): 167-178.

  • [5]

    王建伟. 1930年代胡适“落伍”问题再考察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4): 196-208.

  • [6]

    杨乃乔. 从“Vernehmen”到“觉知”的多重语际翻译:论海德格尔存在论诠释学对形而上学先验意义的解构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3): 162-176.

  • [7]

    孙向晨. 黑格尔论国家与宗教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4): 17-30.

  • [8]

    符杰祥. “忘却”的辩证法—— 鲁迅的启蒙之“梦”与中国新文学的兴起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12): 111-121.

  • [9]

    韩立新. 黑格尔法哲学研究的当代意义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4): 5-16.

  • [10]

    马琳. 海德格尔与黑格尔关于非性概念的交涉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10): 35-45.

  • [11]

    南星. 康德式自由:人类学的而非形而上学的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8): 27-40.

  • [12]

    尹兆坤. 现象学形而上学的第三种可能——舍勒现象学的实在问题研究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6): 28-37.

  • [13]

    孙向晨. 现代社会中的“家庭”及其所代表的伦理性原则—— 黑格尔《法哲学原理》中“家庭”问题的解读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4): 15-27.

  • [14]

    张巍卓. 共同体的伦理意蕴:滕尼斯对黑格尔与马克思“社会−国家观”的综合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5): 134-145.

  • [15]

    颜青山. 知性的概念史与知性哲学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6): 45-57.

  • [16]

    易棉阳. 生产队集体劳动中的社员机会主义行为:表现形式与形成机理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01): 106-115.

  • [17]

    王馨曼. 意大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文化哲学阐释路向——论拉布里奥拉、蒙多尔佛、葛兰西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新阐释. 学术月刊, 2024, 56(3): 44-52.

  • [18]

    陈建华. 为“文言”一辩 —— 语言辩证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源起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4): 114-124.

  • [19]

    陈伟. 托克维尔的自由概念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4): 84-90.

  • [20]

    杨虎涛. 从众与服从的演化及其“齐美尔”意义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3): 112-120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