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1]

    丁为祥. 从“虚气相即”到“知行合一”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10): 18-31, 129.

  • [2]

    吴震. 作为良知伦理学的“知行合一”论 ——以“一念动处便是知亦便是行”为中心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5): 14-24.

  • [3]

    黄勇. 论王阳明的良知概念:命题性知识,能力之知,抑或动力之知?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1): 49-66.

  • [4]

    吴震. 王阳明的良知学系统建构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1): 11-22.

  • [5]

    朱立元, 张蕴贤. 新审美主义初探——透视后理论时代西方文论的一个面相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01): 116-130.

  • [6]

    徐陶. 中西哲学会通视域中的 “内在超越”与“天人合一”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6): 166-176.

  • [7]

    吴震, 刘昊. 论阳明学的良知实体化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10): 14-21.

  • [8]

    侯旭东, 周奇. 知常以观变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11): 179-184.

  • [9]

    王铭铭. 联想、比较与思考:费孝通“天人合一论”与人类学“本体论转向”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8): 143-167, 178.

  • [10]

    许纪霖. 晚清一代激进知识人的历史世界与精神情怀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5): 202-216.

  • [11]

    李筠. “自由”的一致性—— 论林肯重塑美国政治和宪法结构的基本逻辑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1): 76-85.

  • [12]

    张翔. “行政共同体”:对城市政府结构化过程的一种解释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6): 67-77.

  • [13]

    丁为祥. 从“得君行道”到“觉民行道”—— 阳明“良知学”对道德理性的落实与推进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5): 31-39.

  • [14]

    生安锋. 后理论时代的后殖民诗学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4): 155-163.

  • [15]

    文军,林茂. 知识分子:一个概念的社会学考评—— 基于“德雷福斯事件”的话语权分析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7): 70-79.

  • [16]

    翟崇光, 姚新勇. 潘知常生命美学“信仰转向”现象批判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2): 170-180.

  • [17]

    王波. 分业:“五四”后关于文化运动的反思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10): 205-216.

  • [18]

    胡康. 后突厥汗国末期史事新证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1): 178-193.

  • [19]

    丁为祥. 宋明理学的三种知行观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3): 5-16.

  • [20]

    郁振华. 再论道德的能力之知—— 评黄勇教授的良知诠释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12): 14-30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