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1]

    冯贤亮. 布衣袁仁:晚明地方知识人的生活世界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8): 170-184.

  • [2]

    梁涛. 《论语》“克己复礼为仁”章新诠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11): 13-20.

  • [3]

    周武. 张元济赴日访书与民族记忆的修复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6): 146-165.

  • [4]

    韩元. 女性主义与民族主义:红色经典抗战小说及改编影视剧中的妇女与民族国家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4): 139-148, 173.

  • [5]

    张涛甫 周奇. 实事与求是:值得一往情深的学术人生——张涛甫教授访谈. 学术月刊, 2024, 56(2): 211-216.

  • [6]

    梁涛. 孟子义利之辨的三个层面. 学术月刊, 2024, 56(3): 37-43.

  • [7]

    褚潇白. 关于“丁酉异梦”的互文性考辨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7): 113-127.

  • [8]

    毛宣国. “意象”与中国当代美学的现象学阐释——以叶朗、张祥龙、杨春时的美学研究为例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6): 17-25.

  • [9]

    王建民. 何以感通:“将心比心”与“主体间性理解”之辨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10): 109-116.

  • [10]

    王荣余. 重访法律制度主义:新旧之别与异同之辨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9): 110-122.

  • [11]

    於梅舫. 识宋学与辨新局:钱穆《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》论学旨趣解析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10): 149-164.

  • [12]

    莫砺锋. 张耒诗歌三问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3): 121-130.

  • [13]

    张凤阳, 罗宇维. 从文化哲学到政治哲学—— 张凤阳教授访谈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10): 180-184.

  • [14]

    陈平原. 声音的政治与美学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1): 146-166.

  • [15]

    王铭铭, 阿兰·乐比雄. 目光与面容的相遇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1): 130-141.

  • [16]

    刘琪. 缺失的“民族”与整体的“社会”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11): 150-159.

  • [17]

    胡友峰. 自然审美:主观的与客观的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6): 183-194.

  • [18]

    高砚平. 复制的“拉奥孔”与可疑的“静穆”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8): 174-186.

  • [19]

    刘旭光. “审美”的历程与“审美”的重建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1): 127-138.

  • [20]

    范志泉, 邓晓华, 王传超. 语言与基因:论南岛语族的起源与扩散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10): 175-184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