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1]

    张凤阳. 现代性研究的“语言方案”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12): 52-63.

  • [2]

    沈国威. “言文一致”:从词汇看现代汉语的现代性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12): 195-205.

  • [3]

    聂敏里. 士与现代公共知识分子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10): 23-32.

  • [4]

    杨大春. 当代性与“做以成人”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7): 5-13.

  • [5]

    段从学. 作为大后方文学中心意象的“路”与现代“国家共同感”的发生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7): 128-137.

  • [6]

    张洪彬. 晚清疾疫理解的更新与世界的祛魅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10): 172-184.

  • [7]

    邹诗鹏. 试论民族的层次及其样态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10): 5-22.

  • [8]

    吴晓明. 重论“中国哲学”的合法性问题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4): 5-20.

  • [9]

    张仲民. 世界语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世界主义想象 —— 以刘师培为中心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4): 143-157.

  • [10]

    高亚滨. 绿洲社会的知识话语变迁与“现代化”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2): 25-33.

  • [11]

    高帆, 李蔚. 农村非正式制度的再生产如何影响了农民合作组织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11): 60-76.

  • [12]

    邹诗鹏. 现代性与剩余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8): 40-51.

  • [13]

    陆烨. 民国知识群体对海权问题的探讨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8): 187-208.

  • [14]

    孙向晨. 何以归家:现代性的救赎. 学术月刊, 2024, 56(3): 20-36.

  • [15]

    林青. 现代性与生命政治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5): 56-62.

  • [16]

    张汝伦. 现代性与哲学的任务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7): 31-37.

  • [17]

    陈建华. 商品、家庭与全球现代性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7): 135-145.

  • [18]

    冯建勇. 中国历史疆域的形态与知识话语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2): 5-12.

  • [19]

    李友梅, 耿敬. 中国社会学的知识生产范式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6): 5-16.

  • [20]

    周东华.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的大国地位与国际事务的话语权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7): 202-216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