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1]

    张先清, 刘长仪. 从“他者”到“国民”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12): 142-152.

  • [2]

    蒋宝麟. 消褪的激进政治与多元城市社会:1927 至1937 年的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03): 164-176.

  • [3]

    王立民. 中国民法典设置条标新论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10): 103-113.

  • [4]

    张志刚. “中国民间信仰研究”反思—— 从田野调查、学术症结到理论重建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11): 5-24.

  • [5]

    张杰, 金岳. 中国实施“国民收入倍增计划”战略:重大价值、理论基础与实施途径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10): 41-52.

  • [6]

    侯中军. 1945年中苏谈判前国民政府围绕雅尔塔密约的外交交涉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4): 205-216.

  • [7]

    马艳,陈尧. “算法革命”的政治经济学分析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6): 66-74.

  • [8]

    皇甫鑫,陈国权. 自我革命政治与功能性分权理论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9): 68-76.

  • [9]

    符杰祥. “忠贞”的悖论:丁玲的烈女/烈士认同与革命时代的性别政治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7): 138-148.

  • [10]

    王鸿铭, 马佳昌. 中国革命和世界政治视野下的民主集中制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10): 110-117.

  • [11]

    陆臻. 传播政治经济学视野中的“生产型消费者”—— 以网络小说“粉丝”为例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4): 113-119.

  • [12]

    李贵. 汴京气象:宋代文学中东京的声音景观与身份认同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1): 167-177.

  • [13]

    文学武. 红色经典是如何生成的—— 对冯雪峰关于丁玲评论的一种阐释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7): 123-130.

  • [14]

    姚文放. 诗学模式/阐释学模式:生产性文学批评的解读方法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9): 159-170.

  • [15]

    刘忠. “革命的保卫者”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6): 121-136.

  • [16]

    蒋建国. 晚清书院读报活动与时务新知的传播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4): 167-177.

  • [17]

    赵建国. 清季报刊对海权论的传播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6): 193-205.

  • [18]

    邬国义. “丝绸之路”名称概念传播的历史考察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5): 145-167, 184.

  • [19]

    方长安. 传播接受与中国新诗史重构论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10): 134-143, 155.

  • [20]

    吴旭阳. 陪审团模式之行为实验比较研究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1): 104-116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