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1]

    李井奎.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与哈耶克之争:同袍抑或敌手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12): 41-51.

  • [2]

    张永清. 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在20世纪90年代的拓展与突破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3): 172-182, 224.

  • [3]

    杨扬. 朱光潜与20世纪中国戏剧批评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10): 137-145.

  • [4]

    董昕.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银行业领券发行制度的变化与发展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7): 171-184.

  • [5]

    贡华南. 良知、自然与科学之争:20世纪中国哲学的精神趋向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4): 32-44.

  • [6]

    韩琛. 近代的超克、漫长的20世纪与“竹内鲁迅”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6): 111-120.

  • [7]

    戴海斌. 近卫笃麿与19、20世纪之交的中日关系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9): 149-163.

  • [8]

    段世磊. 20世纪初德国哲学在日本的影响 —— 以和辻哲郎人间学的伦理学为例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3): 30-36.

  • [9]

    梁在, 王楠. 中国和21世纪的国际移民研究. 学术月刊, 2021, 53(8): 123-134.

  • [10]

    金理. 《十七岁的轻骑兵》与90年代青年的情感结构. 学术月刊, 2020, 52(4): 129-141.

  • [11]

    陈晓明. 乡村自然史与激进现代性——《白鹿原》与“90年代”的历史源起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5): 111-127.

  • [12]

    王振忠. 18世纪唐通事眼中的中日贸易与长崎社会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5): 183-205.

  • [13]

    陈波. “中国本部”概念的起源与建构——1550年代至1795年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4): 145-166.

  • [14]

    高世蒙. 歧义纷呈的“漩涡”:1930年代中国“现代派”的生成与流变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5): 151-160.

  • [15]

    杨瑞. “历史与文明:3−10世纪的中国”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. 学术月刊, 2019, 51(7): 181-184.

  • [16]

    郁建兴, 黄亮.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动力: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分析框架. 学术月刊, 2017, 49(02): 96-105.

  • [17]

    陈波. 欧洲文献中的土伯特:以13至18世纪为重点. 学术月刊, 2018, 50(9): 162-176.

  • [18]

    张春满, 郭苏建. 政党中心主义中西比较:21世纪的大分流. 学术月刊, 2023, 55(3): 82-92.

  • [19]

    马涛, 刘宇. 中国传统人口经济思想的特点与启示. 学术月刊, 2022, 54(7): 70-79.

  • [20]

    马华灵. 古今之争中的洞穴隐喻:1930年代施特劳斯的思想转型. 学术月刊, 2016, 48(02): 34-45.